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,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?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。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从谎言开始的旅程》读后感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从谎言开始的旅程读后感 篇1
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,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,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。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任务:找到自我,固守自我,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,不管它通向哪里。——赫尔曼·黑塞
因病毒肆虐,这个假期被无限延长。如今特殊的日子也过了两月有余,开学隐约可期。回想这个特殊的假期,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探寻自我的旅程。
我是一个敏感的人。生活中的鸡毛蒜皮,学习中的顺逆都会引起我半天的遐想。上次期末考试成绩很差,于是我早早的洋洋洒洒列起了学习计划:物理太差了,要听网课补一补,数学也要加把劲,把基础夯实一项项任务安排的满满当当。可往往坚持了几天后,心头便会涌上一股空虚和茫然:这样做会有效吗?有些累,要不要放松一下每当这时,我便又思考起一个更加深刻而神秘的问题:我是谁?我来这个世界的目的又是什么?思考许久后,我的脑海里似乎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答案:你活着,便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。于是在懵懵懂懂间,我又开始了新的循环
弗吉尼亚·伍尔芙曾说过:“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,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。生命不是安排,而是追求。人生的意义,也许永远没有答案。”像这样探寻自我的旅程,其实从我年幼时便已开始了。只不过探求的答案,一步一步从孩提时的幼稚变为如今的逐渐坚定。就让我姑且把它称之为,成长吧。
探寻自我绝不仅仅是空想,它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。荀子曾言: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”很多思考也许并没有确切的答案,那就不妨先搁置一边,继续汲取新知,充实自我。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,之前的迷茫与困惑都会豁然开朗。
生命之河奔流不息,人生的探寻也永远没有结局。在这个特殊的假期,能在探寻自我中不断成长,也不失为一件乐事。与君共勉。
从谎言开始的旅程读后感 篇2
一篇文章,撞进了我的视野,我一次次将它翻开,一页页地回味,它像一颗神秘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扎根在了我的内心深处,陶治着我的心灵;又似一泓清泉,洗净了我迷茫的双眼。良久,我沉思着,思绪早已飘回书中,重温霍金的人生旅程。
文章主要讲述了史蒂芬·霍金在得了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后,面对仅剩下的两年寿命的预测,他奋发图强,几十年间用勤奋与聪慧在轮椅上创造出了属于全人类奇迹的故事。“肌肉性萎缩侧面硬化病”、”两年”,我久久地沉默了,就是这几个看似普通的文字,决定了霍金的后半生。本应是天之骄子的他,只能把剩下的生命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。
读到这,我不禁想问,他难道不害怕吗?
在这样的一个沉重打击下,他是如何创造奇迹的?
是什么给了他前进的动力?
无数个问题牵绊着我的思绪,索绕在我的心头,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,细细思考。怕!他也怕,可他却没有终日消沉,反而紧紧抓住人生最后的旅程,用心血创造出科学界的奇迹;用大脑破解了黑洞的奥秘。
现实中,有多少人走到生命的尽头时自怨自艾?又有多少人能像霍金一样抓住最后的时光,奋力一搏?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上帝,无法预知自己的生命,更无法改变生命的长短。我们能做的,唯有在这有限的生命当中活出自己的精彩,为世界、为国家、为自己献上自己的一份力!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有的人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;而有的人,却让这宝贵的财富悄悄流失。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,更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,努力学习,增长知识,莫要“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”、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时间就像翻滚的江水,它从来不会停下脚步,却也禁不住我们的挥霍。生命短暂,我们一定要合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,莫要他日回首,只剩下两手空空和满心的悔恨。
从谎言开始的旅程读后感 篇3
一直以来,我对“心灵鸡汤”的书籍都有点小小抗拒,觉得满纸大道理教你如何做人做事、如何改变自己获得成功,让我难以接受。但《从谎言开始的旅程》有点出乎我的意料,小说里的人生哲理像绚丽的花朵,让人感觉温暖。
小说的情节很简单,家住熊本的少年秋月和也有着很强的虚荣心。暑假的一天,从没去过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和也对同学说,自己已经去过了。为了筹措路费,和也又对母亲撒了谎。一切准备就绪,和也便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东京。原本规划好一天的行程,却因路上的大堵车而错过了原定搭乘的班机。于是,没钱回家的和也,踏上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。最后,原本谎话连篇的虚荣少年,经过这趟“颠沛流离”的奇特旅程而脱胎换骨,他能够为他人着想,成长的一个勇敢的少年。
与和也一样,我们总要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。1970年生于东京的喜多川泰被誉为日本的“国民导师”,从20xx年开始写作以来,他独特的文笔深受读者喜爱,特别是他能在不知不觉中,把很多关于人生的哲理,通过一个场景、一段对话、主人公的一个表情,一点点地导入读者心灵深处。
在书的最后,喜多川泰写道:“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读过这本书后,愿意主动找寻机会与人相逢,并锻炼自己与生俱来的‘生命的`力量’。”这便是生命的真实吧。
从谎言开始的旅程读后感 篇4
一个几经磨难、几经考验名叫奥利弗·利斯特的孤儿流浪在伦敦街头,流浪在他的生命的旅程里。他在生命的旅程中曾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但是小奥利弗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会泯灭。
当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页书合上,小奥利弗那真挚、淳朴的笑容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他好像在向我倾心诉说:“我是从贫民习艺所逃出来的,那是贫民的监狱。在伦敦我又被迫加入罪恶累累、堕落不堪的小偷、强盗、亡命之徒的行列中,但我没有丧尽天良。在好心人的帮助下,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……”我的心在流泪。啊,命运,你为什么这样考验小奥利弗?他还小,他没有理由承受这些不幸。为什么?为什么你要和他作对?
小奥利弗是不幸的,也是幸运的,因为好人总比坏人多,南茜小姐、哈利、贝茨的心肠是好的。他们为什么要当小偷,这是他们的生活条件造成的。且不说教区干事班布尔先生的虚伪,也不说老犹太弗根的狡猾,更不说诺亚和夏泊特的自私,仅赛克斯的十恶不赦,就让你惊奇不已。还有可亲的布朗先生、露丝小姐……总之,这些人给小奥利弗带来了他那年龄不该有的苦恼和欢乐。
在这篇小说的作者狄更斯生活的那个年代,英国是在军事上、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。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像小奥利弗那样吃不饱、穿不暖的孤儿呢?这篇小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亮了英国每个角落,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、资本主义的不平等。这篇小说在抗议英国的法律置贫困潦倒的穷人和他们的孩子于不顾,英国政府正指望穷人千方百计逃避进习艺所的命运,从而假惺惺地宣称:是穷人自己不愿接受救济……
我的感受还有很多,就让它们化为我对小奥利弗的同情永远存在我的心里。